4月22日是“世界地球日”,也是習近平主席在“領導人氣候峰會”發(fā)表重要講話三周年紀念日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,全力做好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研究支撐工作,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(zhàn)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與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,邀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作“習近平外交思想及全球氣候治理”專題輔導。國家氣候戰(zhàn)略中心黨委書記、主任徐華清,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、主任田成川,國家氣候戰(zhàn)略中心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李冬,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丁以及兩單位黨員、干部共15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劉振民特使結合個人詳細介紹了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形成與發(fā)展,重點分析了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《京都議定書》《巴黎協定》的主要內容及特點,系統(tǒng)闡述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三個階段角色特征和作用轉變,從過去的堅定防守、積極參與到現在的主動引領。他強調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習近平生態(tài)文明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,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外交工作,需要我們在新形勢下再接再厲,迎難而上。
圍繞如何繼續(xù)發(fā)揮好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引領作用,劉振民特使指出了八個方面的重要問題:一是堅定維護氣候變化的科學性,做好IPCC科學評估及跟蹤分析;二是堅守好氣候公平與正義,堅持共同但有區(qū)別的責任原則;三是維護好巴黎協定確定的自下而上的承諾模式及全球盤點機制;四是積極應對全球能源轉型大趨勢,加快能源轉型;五是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,加強業(yè)界和政府部門的統(tǒng)籌協調;六是高度重視能源轉型與大國競爭的關系,特別是
綠色壁壘和脫鉤斷鏈對我國
新能源產業(yè)的可能影響;七是高度重視氣候融資問題,正視自身資金需求并加強南南合作;八是努力鞏固發(fā)展中國家陣營,維護好我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的相對優(yōu)勢。劉振民特使還就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和任務、甲烷和非二溫室氣體管控對話合作、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和中國的領導力等問題與大家進行了互動交流。最后,劉振民特使期望國家氣候戰(zhàn)略中心,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隊,一定要充分發(fā)揮國家隊的作用,履行國家隊的責任,作出國家隊的貢獻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