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氣溫升高、冰雪消融、凍土退化,窗含西嶺的‘千秋雪’不再千年不化,只剩下冬季可觀;青城山中也不再‘幽依然’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(fā)展與環(huán)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說,氣候系統(tǒng)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,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(xù)。如何化解“危機”?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是一項重要措施。
一般來說,GDP的增長會產生能源消耗、排放溫室氣體,如果單位GDP產生的溫室氣體不變,那么,GDP越高,
碳排放總量就會越大。這些年,我國一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擴大使用
綠色能源,單位GDP
碳排放量在不斷下降。如果單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GDP增長速度,碳排放的總量就不會再增長,這個拐點就是碳排放峰值,即“碳達峰”。達到峰值后,要把排放從高位降下來,就需要通過植樹造林、二氧化
碳捕集等方式,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相抵消,這就是“
碳中和”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、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在致辭中說,力爭2030年前“碳達峰”、2060年前“碳中和”目標的確定,體現了中國作為發(fā)展中大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雄心與力度,體現了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