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源轉型的“痛苦期”
對于歐洲當前的能源危機,在近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、歐盟中國貿易協(xié)會聯(lián)合主辦的2022第八屆歐洲
論壇期間,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奈斯(Patrick Nijs)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,俄烏沖突是導致歐洲深陷能源危機的最主要原因,“過去我們非常依賴俄羅斯的石油、天然氣等,但現(xiàn)在由于制裁等因素不可行了,因此能源價格走高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歐洲昔日的廉價能源時代結束了”。
截至第一財經發(fā)稿時,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“風向標”之稱的荷蘭天然氣期貨下跌近8%,190歐元/兆瓦時的價格也是近一個月以來的新低。不過,這一價格已是前10年歐洲平均水平的12倍左右。而在此前的多輪制裁下,俄歐之間的能源博弈已涉及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氣等多個領域。
奈斯是個“中國通”,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,他特別欣賞中文的“危機”一詞,“任何緊張、對峙期間,其實都孕育機遇”。對于當前的歐洲能源危機,他認為,雖痛苦卻也不例外。
“當前,歐洲的確進入了能源價格不斷飆升的時代,但這也迫使我們更高效地使用能源。”奈斯說,“節(jié)能、環(huán)保,是歐洲一直以來所追尋的目標。如果過些年來回看當前的能源危機,其實加快了歐洲的能源轉型,‘被動’地幫助歐洲引入更多
綠色能源。”
奈斯解釋道,在短期強制儲備能源以確保今冬的供給基礎上,歐洲也在謀劃中長期的能源危機出路。比如,拓展能源來源多元化,以及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。今年上半年,歐盟委員會公布了“REPower EU”能源計劃細則,旨在推進歐盟國家節(jié)能降耗、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。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當時表示,歐盟將為此投入3000億歐元(約合2.1萬億元人民幣)資金,這筆龐大的資金也被喻為歐盟能源轉型的“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”。
奈斯認為,這一能源轉型的“痛苦期”可能要持續(xù)個5~7年,但最終歐洲會“化危為機”。
本@文$內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^交*易^網 t a np ai fan g.c om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