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
碳排放權交易市場(以下簡稱“全國
碳市場”)正式上線,到目前已逾一年。作為推動“雙碳”目標實現的重要機制,在一年運行期間,全國
碳市場平穩(wěn)有序,交易
價格穩(wěn)中有升??傮w來看,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,促進企業(yè)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
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,有效發(fā)揮了碳定價功能。
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,相比國際上成熟的市場環(huán)境,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在起步階段。與第一個
履約期的“初探路”相比,第二個全國碳市場
履約期是碳市場走上正常運行的重要階段,也是機制建設“查缺補漏”、市場主體有序擴容的重要時期。圍繞如何推動全國碳市場走上高質量的發(fā)展道路,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(fā)展,《金融時報》記者專訪了興業(yè)銀行首席經濟學家、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。
本文`內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交^易=網 tan pa i fa ng . c om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