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盟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首次申報在即,輸歐受管制產品的企業(yè),包含制造商及代理商,1月底前須提交2023年第四季數(shù)據給歐盟進口商,由歐方提交CBAM報告進行統(tǒng)一申報作業(yè)。由于仍在試行之初,歐盟給予較多可修正期限,但業(yè)者若未依規(guī)定申報仍直接面臨罰款。
經濟部6日指出,過渡期出口被歐盟納管的產品每季皆須在一個月內進行申報,1月底是第一次申報的期限,而今年上半年兩次的申報數(shù)據為1月31日、4月30日,仍可在7月底前修正,其后各期的修正期限為每季后的兩個月內。
歐盟宣布CBAM于2023年10月起至2025年底進入過渡期,2026年起正式課征碳邊境稅;過渡期間,若未依規(guī)定進行CBAM申報,將依每噸碳排10至50歐元進行罰款。經濟部貿易署強調,雖然處罰的對象是申報人的歐盟進口商,但出口業(yè)者不能不做,減碳執(zhí)行力已列為出口關鍵,直接影響臺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條件。
對于CBAM申報,貿易署為企業(yè)規(guī)劃4步驟:一、先確認產品出口稅則編號,二、厘清并制作制程地圖,三、確認制程設備,四、最后填寫申報表格,完成4步驟且不須要經過第三方查證,可以適用于絕大部份的出口商。
CBAM新法與企業(yè)減碳成效有關,盤點碳排的市場需求大,卻有真假顧問打著旗號混淆市場,環(huán)境部依「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」在事業(yè)溫室氣體排放量信息
平臺上,提供目前取得環(huán)境部查驗機構許可證名單的合格查驗機構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